清乾隆年間,由於移民與貿易的繁盛,把福建泉州、廈門、廣東潮州、汕頭各地的民俗技藝相繼傳入,所以鹿港手工藝的風格形式,實為華南民間傳統的延續。
特別是「唐山」師父,從泉州移民,定居鹿港,將技藝也推廣流傳下來。其中以木器、竹器、雕刻、錫器、燈飾、線香之手藝,最為精良著名。靠著一技之長,得以謀生,開業授徒,遂使固有的藝能,綿延不絕,繼續傳開。
繁榮時期的鹿港,街尾一帶是木作傢俱的集中地,竹蔑街(德興街)一帶,竹器林立,美市街、車路口的錫器、紮燈均很出名,產品暢銷全國。沒落時的鹿港,港口淤淺,經濟衰頹,曾有不少手工業的師傅,離開家鄉到外埠謀生,憑著一身手藝,在外發展,所以「鹿港師父」的聲望也傳播各地,與在外地當人賬房、文書的「鹿港先」一樣齊名。